提及状元王杰,他的成长经历是一步一个脚印般的清晰,给人的感觉冥冥之中有人在指引,几乎一步都没有踏空。清史稿中讲“及见宏谋,学益进,自谓生平行已居官得力于此。”可见陈宏谋在王杰成长中的作用非常大,是王杰成长过程中的贵人。一般认为,关学大师孙景烈,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是王杰成长过程中的三个阶梯,乾隆皇帝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贵人,他的所有成就,与乾隆的信任和支持分不开。
但是,中状元之后的王杰,他的人生轨迹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如何完成第一个小目标,才是最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虽然韩城明清时期人才辈出,但是真正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依然是少数人。所以能让王杰读书的人,才是他背后真正的贵人。
对于王杰和他的家族来说,这个贵人应该是他伯父王廷䚸。
王杰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至韩城县庙后村,传五传至王杰父亲王廷诏。根据韩城市文物志,王杰的祖父王家檀生子三人,廷䚸、廷训和廷诏。但他的祖父早逝,三个儿子生活贫困,这时候,作为老大的廷䚸勇敢地承担地生活重担,不辞劳苦,竭力经营,家境慢慢丰裕,有钱后他令诸子侄皆读书游泮,他的弟弟王杰的父亲王廷诏首先考取功名,成为淅江石门县主薄,这才有包括王杰在内的王家子侄到淅江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一个家族的发展和兴盛,经济是基础。王家正是有了王廷䚸的发奋努力,积累了第一桶金,这才有可能让子侄上学,并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家族命运。而王廷䚸的巨大贡献,就是有钱后选择了正确的投资方向,即教育,而且是重金投入。王廷诏在淅江石门任主薄,只是较低的官员,俸禄并不会太高,所以即使他认识到韩城与淅江教育差距,愿意将家中子侄带到淅江接受教育,他的经济实力绝对做不到。而能促成此事的,一定是他的哥哥,王家经济的主心骨王廷䚸。
放在今天来看,一次性将家族所有适龄子侄全部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淅江去接受教育,也就是说一次性送8个学生去留学,这绝对是一个壮举。这批学生中的王杰当时只有四岁,这么小的年龄就留学,难能可贵。现在一般认为,王家历史上组织的这次大规模留学活动,对提高王家的整体水平有比较重要的作用,这些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增长了见识。特别是王杰,用今天的话说,赢在了起跑线上。
关于王杰这批王家子侄在淅江学习了多久,有不同的说法。但王杰18岁在韩城考中了秀才,说明这时他已经回到韩城。这里有一个问题,王杰父亲死后,王杰又陷入了生活困境,说明王家的经济积累并不深,他的伯父取得第一桶金后,并没有投入再生产,换取更多的钱财,而是投入到家族子弟的教育之中,这种大智慧对今天的普通家庭才有参考价值。
状元楼(图片选自高小增馆长朋友圈)
王杰考取秀才后再次遇到生活困难,这时他的父辈们已经无力给他提供帮助,但是前期教育特别是外出求学,应该给他们这一辈子弟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而且坚定了他继续求学的决心。所以二十三岁时,王杰再次离开韩城外出求学。这一次同行的有他的胞兄王澈,堂兄王熉,他们到当时陕西的最高学府关中书院求学深造,拜关学大师孙景烈为师。在这里,他不仅学问得到了提高,而且遇到了两个对他成长非常重要的人物尹继善和陈宏谋。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说明前世的积累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性。王杰先祖从洪洞迁至韩城,经过六世的积累,终于出现了王家历史上第一个状元郞,实现了家庭命运的转变,他的这些先祖都是默默无闻,但是没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王家可能和韩城的普通家庭一样,为生活奋斗,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王廷䚸当年做出让家族子弟皆读书游泮的决定,为王家规划了一条新的发展赛道,这个决定对王杰来说是决定性事件。但是关于王廷䚸在相关资料还比较少,他在王杰家族中的作用和对王杰成才的作用,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王杰中状元后,关于王杰的相关传说也多了起来。比如,有人说韩城那位县令在县城东南方修建五星塔,强韩城文脉,不久之后王杰出生,这是风水改变的结果。在黄河对岸的河津高禖庙,有一块状元匾,下边的说明写道,当年王杰的父亲到高禖庙求子,求到了王杰,王杰中状元后,为高禖庙送了一块状元匾。这种锦上添花的传说都是一种庙宇的营销手段,但是也给了普通人一种向往,去庙内求子说不定更容易成才。
一个人的成功,有许多原因,但总结起来就外部环境和个人努力。但是不论你成就大小,都不应该忘记在你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人不一定都能成为秦始皇,但是努力成为梯子和台阶,如王杰的伯父那,也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成功。
胜宇配资-股票投资配资-如何利用杠杆买入股票-10倍配资可以找谁代注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